每年的6到10月是馬祖賞燕鷗的最佳時機。
在這段期間,每週都有生態賞鷗暨海上看馬祖的行程,將視當天天候及海象狀況出航,每次航行時間約1.5小時。
賞鷗行程從南竿福澳港或北竿白沙港出發,沿途行經北竿進嶼、鐵尖及中島等燕鷗保護區,在這些島礁上約可看到紅燕鷗、蒼燕鷗、大鳳頭燕鷗、白眉燕鷗,甚至有機會看到已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-神話之鳥:黑嘴端鳳頭燕鷗,為賞鷗之旅添加不少神秘的元素。
搭乘賞鷗船,除了可以從海上欣賞馬祖風光和群鷗飛翔在天際的景致外,還可以從海上的角度欣賞傳統閩東式建築-北竿芹壁聚落及壯麗的海蝕地景,以及馬祖獨特的生態、地形等景觀與往昔的戰地據點風光。
由於燕鷗對於吵雜聲十分敏感,接近燕鷗保護區時請輕聲細語勿大聲喧嘩,以免影響燕鷗棲息。
-
進入燕鷗保護區時請輕聲細語勿大聲喧嘩
-
賞鷗船上使用望遠鏡觀賞
-
黑嘴端鳳頭燕鷗
-
這對大鳳頭燕鷗正在保護他們的雛鳥
-
大鳳頭燕鷗
-
黑尾鷗
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的種類

-
黑尾鷗
在馬祖東引島上,幾乎整年都可以看見黑尾鷗,但牠們分屬不同族群;有渡冬的族群、過境的族群,也有繁殖的族群。在東引島上繁殖的族群是國內唯一的,也是目前所知黑尾鷗在世界上繁殖位置最南的族群。
來馬祖繁殖的鷗科鳥類中只有黑尾鷗有築巢行為,牠們會在陡峭的岩壁上選擇岩縫或小平台,以乾草堆砌成淺盤狀的巢;黑尾鷗一巢生2~3枚蛋,親鳥
會輪流孵蛋,以反芻方式撫育幼鳥。
駐守東引當地的部隊及聞名的東引高粱酒都以黑尾鷗為圖騰,所以黑尾鷗可說是東引的象徵

-
蒼燕鷗
蒼燕鷗除了背部有點淡灰色及腳黑嘴黑外,全身都是白色的,而牠最明顯的的特徵是後頭綁著一塊黑色的三角頭巾,所以又有人叫牠們黑枕燕鷗。
蒼燕鷗並不築巢,牠們直接將蛋產在平緩或有凹陷的岩石或礁岩上。一窩可生2~3個蛋,蛋具有很好的保護色,通常在生第一個蛋以後,就會開始孵蛋。而為了防止蛋滾出巢外,在孵蛋期間,親鳥會在巢附近尋找小石頭,將小石頭慢慢往巢邊丟,然後堆在蛋的周圍,使中間形成一個凹槽,如此便可預防蛋滾到巢外。蒼燕鷗是受法律保護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。保護區每個島上幾乎都有牠們的蹤跡,但在總數量上,卻是保護區中最少的一種。
延伸閱讀:神話之鳥—黑嘴端鳳頭燕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