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要內容區
Mobile Menu Button
如何去馬祖   藍眼淚   北海坑道  
您附近的景點
您可能有興趣的
活動
新聞
景點
遊程
節慶

神話之鳥—黑嘴端鳳頭燕鷗

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

1949年之後,因為軍事上的需要,馬祖列島中有些不適人居的島嶼常被國軍用來當作訓練射擊的標靶;但自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,這些無人島嶼也回歸自然,在沒有人為干擾的狀況下,成為海鳥繁殖的最佳處所。

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島嶼皆屬無人島,包括東引鄉之雙子礁,北竿鄉之三連嶼、中島、鐵尖島、白廟、進嶼,南竿鄉之劉泉礁,莒光鄉之蛇山等八座島嶼。主要保護對象為每年夏天來這些島上繁殖的鷗科鳥類,這些鷗科鳥類有黑尾鷗、紅燕鷗、蒼燕鷗、白眉燕鷗、大鳳頭燕鷗及後來發現疑為已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。

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

關於黑嘴端鳳頭燕鷗

命名由來

黑嘴端鳳頭燕鷗(Chinese crested tern)學名為Sterna bernsteini ,屬名Sterna 源自於拉丁語,=tern(英語)=燕鷗;而種名bernsteini 是紀念德國的動物學家 Heinrich Agathon Bernstein(1826–1865)。

外型特徵

身長43公分,嘴橘黃色,嘴尖三分之一為黑色,但最尖端為白色,頭頂黑色,繁殖時和大鳳頭燕鷗一樣,後頭有冠羽,繁殖季後後期額的羽毛慢慢的往頭頂換成白色羽毛,最後僅後頭有黑色羽冠,也就是非繁殖季的羽色。身體羽色為白色,但背部較灰,次級飛羽越外緣越尖端越黑,腳為黑色。以魚類為主食。

黑嘴端鳳頭燕鷗外型特徵

繁殖及遷移

依據目前的了解,大約五月中旬,黑嘴端鳳頭燕鷗及大鳳頭燕鷗就會陸續來到保護區準備繁殖;而黑嘴端鳳頭燕鷗總是喜歡和成群的大鳳頭燕鷗一起繁殖,牠們會把蛋直接生在低矮的植披的土坡地面上。推測黑嘴端鳳頭燕鷗應該是在6月初生蛋,可能跟鳳頭燕鷗一樣一巢只生一枚蛋,孵化期約25至30天,雛鳥為半早熟性,絨毛羽色為灰色系,個體之間顏色變異大,腳黑色,嘴淡黃色或灰色,約30至40天可飛行,這時候黑嘴端的特徵並不明顯。目前沒有任何有關黑嘴端鳳頭燕鷗遷移的資料,研判牠們的繁殖區應在北回歸線以北的中國大陸沿海島嶼,渡冬區則在東南亞海域;臺灣嘉義八掌溪口是南遷北返的過境點。

  • 黑嘴端鳳頭燕鷗
    稀有珍貴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保護區
  • 黑嘴端鳳頭燕鷗
    黑嘴端鳳頭燕鷗
  • 這對大鳳頭燕鷗正在保護他們的雛鳥
    這對大鳳頭燕鷗正在保護他們的雛鳥
  • 覓食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
    覓食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

瀕臨絕種危險的神話之鳥

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鳥類最為稀少的一種,根據2000年國際鳥盟所出版的「THREATENED BIRDS OF THE WORLD」一書估計,全世界的數量少於50隻;所以在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「有瀕臨絕種危險」等級。

黑嘴端鳳頭燕鷗在1863被人類命名,至今將近140年,以往曾經在中國的黃河三角洲、廣東,泰國,沙勞越,摩鹿加群島的哈馬赫拉和菲律賓有採集或觀察紀錄。而確定被採集或觀察過的總隻數也不過37隻,除了外觀外,各地學者對牠們了解有限,像分布範圍、生態習性、繁殖行為等幾乎都沒有資料。黑嘴端鳳頭燕鷗上一次沒有爭議的紀錄是在1937年,地點是山東省的青島,當時紀錄共有21隻,其中2隻被採集製成標本,目前存放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標本館中。其後有人宣稱曾看見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紀錄包括1978及1991年在黃河三角洲,1980年在泰國及沙勞越,但這些報告都無法被確定,因而大部份的文獻及學者專家都認為黑嘴端鳳頭燕鷗可能已經絕種。黑嘴端鳳頭燕鷗自命名以來,比較確定的觀察紀錄只有5筆,曾有長達60年時間無人發現,累積的文獻描述也十分有限,神秘的程度不亞於神話中的鳳凰,於是黑嘴端鳳頭燕鷗被國際研究燕鷗的學者形容為「神話之鳥」。

最後更新日期: 2020/02/13 網頁錯誤回報
TOP